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制造业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更是作为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为151.77点,同比下降1.17%,环比下降0.75%。(数据起点2014年1月指数为100点)。
能源方面,炼焦煤方面,煤矿减产不足叠加蒙煤通关恢复,供给持续过剩;黑色传统淡季下成材消费走弱、铁水见顶,需求随之下滑,5月炼焦煤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价格加速下跌。动力煤方面,煤炭供应充足,加之新能源背景下非电需求持续疲软,供需偏宽松格局加剧,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钢材方面,5月钢材价格小幅下跌,冷系更弱。1)5月钢材自身矛盾较小,原料过剩明显拖累钢材价格。5月钢材出口保持高位,有效缓解了国内的供应压力,钢材自身矛盾不突出。而原料端矛盾则较为突出,5月焦煤下跌7.9%,焦炭下跌3.3%,铁矿下跌3.7%,钢材成本下降2.3%,明显拖累钢材价格。黑色产业链定价逻辑已从“成材供需主导”转向“成本定价”。2)其中冷系品种更弱,跌幅明显。5月冷轧产量同比增加1.7%,而需求无论是内贸订单还是出口均转弱(1-4月冷轧出口同比下降2.0%),冷轧库存逆季节性累库,出货压力较大。镀锌呈低产量、弱需求状态,跌幅小于冷轧。
需求方面,1-5月房地产施工、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一定提振作用。其他制造业下游行业来看,家电方面,“国补”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家电需求,叠加出口向好,1-5月空调产量同比增长;工程机械方面,5月挖掘机内销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天气影响施工进度,装载机同比延续增长态势;汽车方面,“两新”政策持续显效扩围,叠加节日促销氛围浓厚、车企新品投放等利好因素,5月汽车产销同环比均增长;5月中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42艘共计64万CGT,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9%,蝉联榜首。
一、5月钢材产量增加、消费量下降
钢铁是终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原材料,以钢铁消费趋势为观测视角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下游制造业发展状况。5月钢铁供给指数为112.71,同比下降19.74%,环比下降0.41%。5月钢材供需弱平衡。供应方面,2025年5月五大品种样本产量增加,周产量均值为875.9万吨,环比增加2.9万吨;需求方面,五大品种样本表消周均值在909.6万吨,环比减少14.3万吨;库存方面,5月末五大钢材总库存1365.6万吨,库消比为1.49周,处于近四年最低水平。展望后期,供应端压力仍存,需求端表现不佳,6月中高考及梅雨天气影响施工进度,淡季需求特征显现,钢材产业链承压。
5月国际原油价格呈下跌态势。5月石油供给指数为62.32,同比下降23.70%,环比上升0.63%。上旬,美国计划与更多国家达成新的关税协议,市场对贸易争端风险的忧虑减弱。叠加美国计划补充战略储备,国际油价上涨。中旬,市场预期美与伊可能就核问题达成协议,且IEA认为供应将略显充裕,国际油价下跌。而后核问题谈判仍存分歧,市场担忧情绪再起。且市场对需求前景的预期有所改善,国际油价有所反弹。下旬,市场普遍认为OPEC+将在7月维持较大增产力度,担忧供应增长风险,国际油价下跌。
5月有色金属主要品种价格重心上移。5月有色供给指数为287.58,同比上升5.41%,环比上升2.44%。铜方面,铜价重心上移。中美关税会谈出现积极进展,中国出口下行风险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得到一定的缓解,大宗商品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得到明显提振,工业金属铜的需求预期得到相应的修复,铜价修复至4月2日关税政策之前的水平。铝方面,5月铝价价格重心上移,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摩擦缓和,铝悲观需求预期较前期有所改善;现实层面来看,电解铝基本面运行稳健,铝锭库存保持去化。
5月化工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5月化工业供给指数为155.71,同比上升0.15%,环比下降4.82%。当地时间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并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贸易局势暂时缓解、关税措施进入缓冲期、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下降,为化工市场带来利好预期。但国内抢出口现象拉高成本,化工产品出口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1-5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5.4%,增幅均收缩。展望后期,宏观环境仍有不确定性,叠加检修季到来,化工市场生产热度或下降。
5月煤焦价格呈现下行态势。5月煤炭业供给指数为122.45,同比下降23.63%,环比下降2.99%。焦煤方面,焦煤自身过剩的格局在5月并未改观,反而愈演愈烈。虽然5月下旬煤矿端产量有所减少,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煤矿煤炭滞销、库存积压导致煤矿被动减产,叠加蒙煤5月通关恢复,导致炼焦煤总库存在5月再创近年来新高。而随着5月黑色系传统淡季来临,成材消费转弱,铁水产量见顶回落,煤焦刚需下滑,市场预期进一步转差,煤价开始加速下跌,甚至出现踩踏。动力煤方面,5月动力煤价格持续阴跌,终端日耗处于低位,即使进入迎峰度夏阶段,但在新能源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需求侧增量有限,电厂耗煤难有超预期表现,加之非电需求持续疲软,供需偏宽松格局加剧,同时国内煤供应充足,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跌。
5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增长。5月汽车供给指数为142.01,同比上升8.26%,环比下降0.13%。2025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整体来看,汽车行业延续良好态势,“两新”政策持续显效扩围,叠加节日促销氛围浓厚、车企新品投放等利好因素,5月产销同环比均增长。此外,5月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4.5%,出口增速有明显提高,同样拉动汽车产销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其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8.7%,贡献明显。但近期汽车“无序”价格战升级,行业盈利水平有所下滑,“内卷式”竞争迭起。为了“反内卷”,5月31日中汽协率先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正式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促进汽车经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明确表态支持反内卷行动,加大整治力度;17家重点汽车企业发表声明,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展望后期,在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的协同发力下,汽车行业逐渐走上正向循环道路,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
1-5月空调、洗衣机电产量同比增长。5月家电供给指数为180.30,同比上升0.92%,环比下降2.4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空调累计产量13490.9万台,同比增长5.9%;1-5月全国冰箱产量4071.3万台,同比下降1.5%;全国洗衣机产量4911.5万台,同比增长9.3%;全国彩电产量7549.3万台,同比下降4.9%?!肮埂闭叱中⒘μ嵴窦业缒谛?,叠加出口向好,1-5月空调、洗衣机产量同比增长。同时,“618”网购促销活动刺激下,5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0%,创下显著增长纪录。展望后期,“国补”政策将继续惠及消费者,后续还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将分批有序下达,家电市场有望持续向好发展。
5月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同比持续增长。5月工程机械供给指数为191.14,同比上升7.26%,环比上升0.18%。2025年5月份,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8202台,同比增长2.12%;其中国内销量8392台,同比下降1.48%;出口量9810台,同比增长5.42%;2025年5月份,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装载机10535台,同比增长7.24%;其中国内销量6037台,同比增长16.7%;出口量4498台,同比下降3.31%。从具体销售数据来看,5月挖掘机内销同比由增转降,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叠加施工淡季,影响挖掘机需求。展望后期,基建投资保持一定增长利好下游需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带动后续资金传导,项目施工有望稳步推进,叠加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出口仍有需求,预计工程机械行业维持复苏态势。
5月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5月造船业供给指数为202.16,同比上升3.94%,环比下降0.59%??死松菹允荆?月全球新船订单成交量为71艘166万CGT,较去年同期的366万CGT下降55%,较今年4月的460万CGT下降64%。其中,中国船企承接新船订单42艘64万共计CGT,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9%,蝉联榜首。截至5月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为1.6344亿CGT,其中,中国手持新船订单量达到9639万CGT,以59%的市场占有率继续稳居第一。综合来看,中国船企凭借在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的竞争力,持续巩固领先地位。展望后期,我国船舶保持良好态势,后续或致力于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研发。
1-5月房地产施工、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5月建筑业供给指数为76.35,同比下降13.18%,环比上升3.98%。2025年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2%;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8%;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7.3%。施工、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收窄,竣工面积受到5月高温多雨天气增加及施工淡季影响,降幅扩大。销售方面,1-5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期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8%,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8%,销售端同比跌幅扩大,表现趋弱。综合来看,房地产政策仍有一定提振效应,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政策效应释放仍需一定时间,展望后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提升政策实施的系统性有效性,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预计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趋向稳定。
5月建筑业PMI指数下降。5月建材供给指数为126.13,同比下降7.63%,环比下降4.99%。5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5月地产表现偏弱,销售端同比下降,施工进度较慢;但土木工程建筑景气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基建端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政策端发力和财政资金发行提速。展望后期,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4%,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扩张区间,表明建筑业企业对后续发展有一定信心。但6月进入梅雨季,高温多雨天气叠加中高考或影响建筑业施工情况。后续需重点关注增量财政政策效果。
二、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49.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5月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9.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稳经济的各项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如5月7日央行等部门推出包括降息降准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当月新投放信贷、新增社融获得支撑。从具体分项来看,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9.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此外,中美关税战降温后外贸企业订单增长,进出口情况有所改善,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5%和47.1%,比上月上升2.8和3.7个百分点,带动制造业PMI指数上升。非制造业方面,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明显;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假期带动居民出行,服务业景气度增长。5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用工景气度有所改善;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5.5%,与上月持平,表明企业用工基本稳定。
5月大型企业PMI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低于临界点。从企业规???,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7%、49.3%,分别比上月上升1.5、0.6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7.5%,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货币方面,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78万亿元,同比增长7.9%。狭义货币(M1)余额108.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064亿元。
社融方面,2025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政府债券仍是主要支撑项,5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4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2319亿元,延续前期同比多增的趋势。而企业债方面,5月企业债券融资录得1496亿元,同比多增1211亿元。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共同拉动新增社融连续第6个月同比多增,表明当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是今年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的具体体现。
信贷方面,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分项来看,5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451亿元,弱于去年同期;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增232亿元,主要是受到降息政策的刺激带动。企业信贷表现偏弱,企业短贷同比多增2300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1700亿元,对5月信贷情况有一定拖累。整体来看,5月信贷表现偏弱,总量结构上以企业贷款为主,居民中长贷同比明显多增,主要是按揭早偿情况改善。近期债券对贷款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对应置换的贷款约有2.3万亿元,还原后5月末贷款增速在8%左右。短期看,融资平台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但长期看有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
房地产方面,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期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1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6.3%和7.6%。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原因是5月房地产销售端表现不佳,企业销售回款因新房市场降温进度缓慢。展望后期,中央部委于6月密集释放政策“组合拳”,国常会召开会议着重指出要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表明稳定房地产市场是重中之重,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或收窄。
基建方面,1-5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较上期下降0.2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7.2%,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6%,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4.7%?;ㄍ蹲释仍鏊倩芈洌蛴胝⑿星爸?、项目建设专项债发行规模较低、项目落地节奏缓慢有关。后续来看,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对基建项目有一定拉动作用,基建投资或仍保持一定增速。
制造业方面,1-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较上期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除了纺织业固定投资同比较上期增长外,其余制造业行业投资同比均下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下降速度较快。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因此当月小幅边际放缓符合预期。展望后期,外部贸易环境波动下外需仍有不确定性,制造业投资增速或放缓,但设备更新扩围政策仍有一定支撑作用,预计制造业投资仍保持高增速。
资讯编辑:王友萌 15584812911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