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制造业不仅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更是作为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2月,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为136.93点,同比上升14.52%,环比下降9.05%。(数据起点2014年1月指数为100点)。
能源方面,2月炼焦煤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但供应的恢复明显好于需求,上游库存累库压力逐渐体现,月初春节期间市场本身成交冷清,产地处于有价无市,春节假期结束后,供应端快速恢复,需求启动速度较弱,在库存压力暂未有效缓解下,煤价中枢继续下移;动力煤方面,随着煤矿价格及站台大户采购价双向多频下调,多数煤矿销售并无明显起色,库存压力有所增加,冶金、化工等刚需压价减量采购,终端电厂库存高企,需求端整体支撑力度不足,动力煤市场供需格局宽松加剧,价格承压偏弱运行。钢材方面,2月钢材价格震荡运行。1)钢材延续低库存状态,其自身矛盾不突出。春节后,钢材价格连续三年下跌,产业链各环节均较为谨慎,贸易商减少协议量,导致钢材库存偏低。截止2月28日,五大材库存1878万吨,同比下降25%,钢材自身矛盾不突出。2)制造业用钢维持较高韧性,勉强维持钢材需求。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高端制造业与建筑业明显分化,导致建材与板材增减不一。1-2月,五大材表需累计同比下降0.5%,建筑钢材累计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7.7%,板材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0%。板材与建材形成互补,整体需求呈弱平衡状态。3)矿强焦弱,钢材成本小幅下移。2月铁矿发运大幅下降,供应收缩,价格环比上涨0.6%;煤焦由于煤矿复产较多,供应宽松,导致焦炭价格下跌9.5%。
需求方面,1-2月房地产施工、开工和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延续下降,但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他制造业下游行业来看,家电方面,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1-2月三大白电产量同比增长;工程机械方面,得益于政策端发力,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汽车方面,节后企业陆续复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2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月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同比增加,造船业仍位于景气区间。
一、2月钢材产量环比增加、消费量环比减少
钢铁是终端制造业的重要生产原材料,以钢铁消费趋势为观测视角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下游制造业发展状况。2月钢铁供给指数为107.21,同比上升1.83%,环比上升5.43%。供应方面,2025年2月五大品种样本产量增加,周产量均值为825.4万吨,环比增加9.3万吨;需求方面,五大品种样本表消周均值在685.1万吨,环比减少65.3万吨;库存方面,2月库存有所累库,月末五大钢材总库存1877.9万吨,同比下降25%,库销比为2.3周,较去年3.0周明显偏低。2月正逢春节假期,下游施工单位陆续停产,钢材需求放缓,随着节后企业逐渐复工,制造业用钢维持较高韧性,勉强维持钢材需求,钢材延续低库存状态,自身矛盾不突出。
2月国际原油价格呈现下跌态势。2月石油供给指数为70.49,同比下降8.32%,环比下降5.82%。上旬美国商业原油和汽油库存大幅增长,叠加市场依然担忧贸易争端风险,且特朗普重申将提高美国原油产量,国际油价下跌。中旬,市场对美国加征关税可能拖累需求的担忧有所减弱,同时美国对部分产油国制裁延续,市场担忧潜在供应风险增强,叠加OPEC+可能推迟增产,国际油价有所上涨。下旬俄乌和谈加速导致地缘风险减弱,且美国可能对包括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及组织加征关税,国际油价下跌。
2月有色金属主要品种价格震荡偏强运行。2月有色供给指数为260.58,同比上升13.73%,环比下降5.43%。铜方面,铜价偏强运行。一是原料供应偏紧超预期,成本驱动铜价上涨。国产铜精矿价格以及进口铜精矿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月度涨幅分别为2.67%和4.22%,均大于电解铜现货月度涨幅2.46%。二是全球PMI、欧洲PMI以及美国PMI数据超预期向好,在需求层面利多铜。三是美元指数较为顺畅的下行,利多以美元定价的商品铜。短期来看,地缘冲突的缓和交易利空美元叠加美国债务规模的问题以及共和党执政更倾向于打压美元,2月美元指数从108.44下跌至107.57,下降0.87。铝方面,产业链利润从上游氧化铝端转移至中游电解铝端叠加2月电解铝消费表现良好,故2月铝价震荡偏强运行。
2月化工产成品企业景气度有所分化。2月化工业供给指数为185.60,同比上升48.73%,环比上升2.12%。春节假期后企业开工复工较慢,企业生产热度不足,但不同产成品企业情况有一定差异,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景气指数环比上升,橡胶、塑料及其他聚合物制品制造业景气指数环比下降。展望后期,随着宏观政策陆续落地,加之需求逐渐恢复,化工市场景气度或有望小幅上升。
2月煤焦价格弱势运行。2月煤炭业供给指数为131.94,同比下降12.37%,环比下降13.35%。焦煤方面,2月焦煤价格震荡偏弱。1)供应持续增加,2月正月初八后,煤矿陆续复产,已恢复至去年农历同期水平,库存压力仍在,而内蒙古口岸蒙煤出现顶库现象,供应过剩情况加剧。2)2月焦企生产持续回落,日均焦炭产量由112万吨降至111万吨,焦企对焦煤采购以刚需为主,供供应过剩局面难改,影响价格走弱。动力煤方面,2月国内动力煤市场以震荡下行为主。春节假期结束后,上游供应恢复节奏整体快于下游需求,叠加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国内动力煤煤价持续下探,且局部地区降幅有所扩大,整月煤价下行走势难改,煤炭供需偏宽格局加剧。
2月汽车产量同比增长、环比下降。2月汽车供给指数为121.34,同比上升26.57%,环比下降11.73%。2月适逢春节假期,汽车产销增速有所放缓,但节后企业陆续复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加之营销活动和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落地,市场活力有所提升。从产销数据来看,2025年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4.1%和12.2%,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9%。展望后期,政策端持续发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及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延长汽车消费链条,有助于汽车行业持续向好。
1-2月三大白电产量同比增长。2月家电供给指数为137.74,同比上升4.30%,环比下降16.03%。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中国空调产量4128.1万台,同比增长9.0%;1-2月全国冰箱产量1511.8万台,同比增长11.7%;全国洗衣机产量1851.9万台,同比增长12.7%;全国彩电产量2566.4万台,同比下降0.5%。综合来看,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叠加春节促销,家电开年维持较好增长态势。展望后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之《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行,家电行业有望保持向好态势。
2月挖掘机、装载机销量同比增长。2月工程机械供给指数为171.64,同比上升17.54%,环比下降7.71%。2025年2月,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9270台,同比增长52.8%,其中国内销售11640台,同比增长99.4%,国外销售7630台,同比增长12.7%;2025年2月,装载机销量8730台,同比增长34.4%。其中国内销量4505台,同比增长63%;出口量4225台,同比增长13.2%。综合来看,由于国家政策有望进一步带动基建投资增长,加之房地产行业逐步止跌回稳、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发力,共同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复苏。展望后期,工程机械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提振市场情绪,市场普遍对2025年发展态势持乐观预期,叠加海外需求仍然旺盛,预计后续工程机械行业或持续复苏。
2月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同比增加。2月造船业供给指数为156.76,同比上升25.27%,环比下降14.73%。根据克拉克森发布的数据,2025年2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50艘、207万修正总吨(CGT),较1月份的178万CGT增长了16%,其中中国2月订单量为135万CGT,占全球订单量19%。1-2月,全球累计订单量为384万CGT,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65%。其中,中国船厂获得185万CGT,同比下跌65%。手持订单方面,截至2月底,全球手持订单量为1.5634亿CGT,环比减少294万CGT。其中,中国船厂为9075万CGT,同比增加2354万CGT。展望后期,全球航运业面临贸易?;ぶ饕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多重挑战,新船订单量可能出现回调,但预计造船行业总体仍将位于景气区间。
1-2月房地产三大指标同比下降。2月建筑业供给指数为53.12,同比下降26.42%,环比下降29.94%。2025年1-2月,房地产新开工、施工和竣工面积仍呈现下降态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1%。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9.6%。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6%。销售方面,1-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7.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4%,降幅收窄10.7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降幅收窄14.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0.4%,降幅收窄17.2个百分点。综合来看,房地产有效施工量仍有不足,但得益于政策段持续显效,销售端2024年四季度以来有止跌企稳迹象,并延续至2025年。展望后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端仍将持续发力,房地产市场有望延续企稳。
2月建筑业PMI指数回到扩张区间。2月建材供给指数为54.33,同比下降11.27%,环比下降39.48%。2月建筑业PMI指数为52.7%,较上月上升3.4个百分点,符合季节性规律,主要原因是春节后下游陆续复工复产,叠加建筑业新订单有所回暖。但从业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期环比走弱,或指向节后劳务工人返岗偏慢,从百年建筑调研可知,截至春节后第四周(正月三十),全国一万多个工地的劳务上工率为61.7%,农历同比下滑。此外,今年春节后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也可能导致当前从业人员指数同环比走弱。展望后期,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同环比均走弱,显示建筑企业对3月的业务预期不佳,关注政策落地显效情况对建筑业的带动。
二、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录得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2月统计局制造业PMI指数录得50.2%,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具体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从制造业供需两端来看,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5%和51.1%,比上月上升2.7和1.9个百分点,均升至扩张区间,主要得益于前期实施的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加上2月初春节过后各行各业较快复工复产,推动制造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用工景气度改善。
2月大型企业PMI环比上升,中、小型企业PMI环比下降。大型企业PMI为52.5%,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2%和46.3%,比上月下降0.3和0.2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货币方面,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09.44万亿元,同比增长0.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4562亿元。
社融方面,2025年2月社融新增2.23万亿,同比多增0.74万亿,增速环比1月上升0.2pct至8.2%,1-2月社融累计新增9.3万亿,同比多增1.3万亿。2月社融的同比多增主要是得益于政府债的有力支撑,同比多增1.1万亿元,同时受春节假期错位和较低的利率水平影响,企业债融资较去年同期也有小幅多增,“开门红”趋势仍在延续。
信贷方面,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5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23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85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8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0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345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836亿元。具体来看,人民币贷款增长主要由企业贷款推动,反映出企业对未来发展信心有所增强,倾向加大投资力度。而居民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增加表明居民对于购房仍有需求,倾向选择长期、稳定的贷款。
房地产方面,202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同比下降9.2%;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4.9%和12.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首次收窄至个位数水平,说明开发投资有趋稳的基础,主要原因是202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落地显效,楼市逐渐回暖,加之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额度大幅上升,房企资金来源有所改善,直接带动年初房地产竣工面积降幅明显收窄。
基建方面,1-2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较去年全年增速上升1.2个百分点。分项来看,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9.1%,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3.4%,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2%?;ㄍ蹲时3忠欢ㄔ鏊?,主要原因是年初稳增长政策提前发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进一步加大“两重”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展望后期,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明确今年宏观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超长期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发行将继续增加,叠加实物工作量陆续落地,或支撑基建投资保持增长。
制造业方面,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较去年全年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延续高增长,主要受到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拉动。据统计局新闻发布会数据,1-2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1-2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1-2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9%。展望后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重大会议对扩大有效投资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加力实施“两重”“两新”政策,制造业投资或将保持高增速。
资讯编辑:王友萌 15584812911 资讯监督:宋小文 021-26094314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