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要了解详细内容,请联系:021-26093750;021-26093352
详细>概述:回顾2月份,全国型钢市场价格窄幅震荡偏强运行。春节后盘面震荡攀升,市场短暂受补库需求带动,价格小幅上涨,但随后因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叠加高库存压力,价格承压回落。2025年3月,全国型钢市场将延续供需博弈格局,价格走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终端需求复苏节奏、库存去化压力、成本支撑力度及政策预期等。结合当前市场动态及行业展望,笔者从以下维度对3月型钢价格走势进行综合分析:
一、2月份型钢市场回顾
1、2月型钢价格窄幅震荡偏强运行
数据来源:钢联数据
2月份全国型钢价格呈现震荡偏强的走势,节后价格小幅上涨,但需求复苏迟缓,导致价格承压回落。从贸易商反馈来看,节后工地开工缓慢,终端资金回款周期长,下游采购力度有限;价格上涨后,多为贸易商投机性补库,导致社库呈现累库情况。
2、区域价差
乐从18#工字钢3680元/吨,唐山18#工字钢3490元/吨,今日南北价差为190元/吨,较上周价差扩张。本周南北价差扩张30元/吨,乐从价格较上周下跌20元/吨,唐山价格较上周下跌50元/吨,南北价差进一步扩张。
3、工角槽、H型钢品种供应持稳
供给宽松与需求疲软并存
1.供应端压力边际缓解但整体宽松
2024年型钢产能利用率整体偏低,部分钢厂因利润压缩主动限产。进入2025年,长流程钢厂开工率维持高位,但调坯轧材企业因成本压力谨慎排产。3月随着节后复工,钢厂产能或小幅回升,但新增订单不足可能抑制增产空间。此外,2024年新增的型钢产能(约140万吨)逐步释放,加剧市场竞争,尤其是H型钢领域竞争白热化,导致企业压价出货现象增多。 供应端虽局部调整,但“供强需弱”格局未根本扭转。
2.需求端复苏乏力
建筑行业:房地产用钢需求仍处于下行周期,尽管2025年新开工面积降幅可能收窄,但整体需求同比仍小幅下降。钢结构项目因资金到位延迟,开工进度偏缓,短期内难以释放大规模用钢需求。
基建与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虽有望加快,但受地方债务压力制约,用钢增量有限;制造业出口受国际贸易摩擦(如欧美关税政策)拖累,机电、汽车等工业用钢需求增速或放缓。3月需求以刚需为主,投机性需求受市场观望情绪抑制,难以形成有效支撑。
4、库存两极分化
去库压力与成本支撑博弈
1. 库存高位压制价格反弹
2024年末钢厂库存及社会库存均处于高位,贸易商冬储意愿低迷,导致年初库存去化缓慢。3月终端采购节奏偏慢,叠加钢厂复产带来的供应增量,库存压力或进一步凸显。以工角槽为例,当前厂库同比减少但社库累库,库存转移压力加剧。
风险点:若钢厂为缓解库存压力主动限产,可能阶段性缓和供需矛盾。
2. 原燃料成本支撑减弱
2025年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价格预计小幅回落,钢厂生产成本压力略有减轻。以钢坯为例,2024年江阴港钢坯价格从3830元/吨跌至3110元/吨,跌幅达18.8%,削弱型钢价格底部支撑。但需关注3月原料端价格波动是否触底企稳,若成本止跌,或延缓型钢价格下行节奏。
二、政策与季节性因素:短期扰动与长期预期
1、宏观政策预期提振市场情绪
3月正值全国重要会议召开,市场对财政政策加码(如基建投资、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货币政策宽松(如降准降息)存在较强预期。若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可能刺激短期投机性需求,带动价格阶段性反弹。但需注意其中的风险点:政策落地效果存在滞后性,且钢厂复产加速可能抵消利好影响。
2、季节性需求回暖有限
3月为传统开工旺季,但近年型钢市场多次出现“旺季不旺”现象。2025年受资金到位延迟、下游企业谨慎备货等因素影响,季节性需求回升力度或低于预期。据调研,钢结构企业新增订单环比仅小幅增长,实际消耗量难现爆发性增长。
三、价格走势预测与区域分化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2025年3月全国型钢价格将呈现“稳中趋弱、窄幅震荡”态势,具体表现为:
1. 主流品种价格重心下移:H型钢、工角槽等品种受成本下移和库存压力影响,价格或小幅下跌,但重要会议政策预期可能抑制跌幅,波动区间预计在50-100元/吨。
2. 区域分化加剧:
华东、华北:库存压力大,钢厂间价格竞争激烈,价格或领跌全国市场。
华南、西南:本地资源投放减少,北材南下利润倒挂,价格跌幅相对有限。
3.阶段性反弹可能性:若政策利好超预期或期货盘面拉涨,可能出现短暂反弹,但需求跟进不足将限制反弹高度。
四、风险提示
1、国际贸易摩擦升级:美国新关税政策或加剧出口压力,间接冲击国内市场。
2、钢厂复产超预期:若利润回升刺激钢厂集中复产,供需矛盾可能再度激化。
3、资金面收紧:终端项目资金到位延迟将抑制实际采购需求。
结论与建议:
2025年3月全国型钢市场仍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博弈阶段,价格缺乏单边上涨动力。建议贸易商以快进快出、控制库存为主,重点关注政策落地节奏及原料成本变化。钢厂需根据订单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进一步累积。长期来看,行业需加速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以应对供需结构失衡的挑战。
资讯编辑:石强 021-26093777 资讯监督:陈业亮 021-26094230 资讯投诉:陈跃进 021-26093100
免责声明:Mysteel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Mysteel所有,转载需取得Mysteel书面授权,且Mysteel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Mysteel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Mysteel(021-26093397)处理。